為什么要把極體變廢為寶?有什么意義?
“極體”是卵子在形成過程中,卵原細胞經過減數分裂產生-個成熟的卵細胞外,同時產生的沒有受精能力的單倍體小細胞。由于在通常情況下,在卵子發生的減數分裂的兩次分裂過程中產生的極體含有的營養物質很少、不參與胚胎的發育而最終退化,因此一般認為極體是沒有任何功能的。
但是對于輔助生殖來說,必須做到物盡其用!我們將極體“變廢為寶”。由于卵子在受精前一直停滯在第二次減數分裂的中期 ,表觀只能觀察到一一個極體。只有受精后才會恢復第二次減數分裂,此時姐妹染色體分離與第二 極體排出,如圖1所示。所以能否觀察到第二極體成為了最早判斷卵子受精的形態學指標。如果此時發現成熟卵子受精率低于50% ,還可進行補救ICSI來挽回那些孤獨的卵子們。以此保障胚胎形成率,降低患者的損失。
其次,極體還作為第二代試管嬰兒(ICSI)的“燈塔”。精子注射位點既要靠近紡錘體利于受精,又要避免對紡錘體周圍的胞漿影響過大。紡錘體大多位于第一極體下方或附近。于是我們通常以第一極體的位置作為卵母細胞紡錘體位置的參考,并確定進針位置,以提高受精率并降低對卵子的機械損害。極體活檢是第三代試管嬰兒的技術之一。由于極體是減數分裂的副產物,在受精或胚胎發育中沒有生物學作用。因此,極體活檢不會對胚胎發育產生任何有害影響。通過極體活檢可以盡早的發現異常,并去除有遺傳缺陷的配子,進而選擇正常的胚胎植入子言。極體作為單倍體細胞,能夠避免PCR時出現的等位基因脫扣和嵌合體的影響。但極體活檢也存在限制, 主要還是用于母源性遺傳病的檢測,不能檢測父源性非整倍體核型或是發生于受精期間及受精后的其他異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