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體檢能查出癌癥嗎?三大癌癥的篩查方法在這,該花還得花
我之前每年都體檢,沒發現問題,為什么突然就成癌癥晚期了?這是部分癌癥患者在確診時,非常不理解的一件事。在他們看來,只要是定期進行普通體檢,就能發現身體內部的問題,癌癥也會無處遁形!
其實大家不知道的是:常規體檢并不能和防癌篩查劃上等號!
因為普通的常規體檢,項目大多都是血尿常規、彩超、胸片一類。一套檢查做下來,的確是可能會發現體內潛藏的問題,比如三高疾病、脂肪肝、慢性腎病、血液異常等。也有部分癌癥的確可能從普通體檢中發現,比如造血系統惡變、乳腺癌、甲狀腺癌、皮膚癌等!
但是,發生在內臟器官內的癌變,卻很難從普通體檢報告上表現出來。比如近些年高發的消化道癌癥,早期可能僅僅只是黏膜隆起、顏色改變、小的糜爛,即便是經過彩超、ct檢查也容易漏診。所以,普通體檢并不等于防癌篩查!
要知道,癌癥就是人體細胞DNA變異、惡性增值后出現的腫瘤。這也就是說,只要人體有細胞分布的地方,就可能會發生癌變。而在癌細胞形成癌腫的過程中,患者早期可能沒有任何癥狀。所以,防癌篩查就顯得很重要!
而且,根據近些年數據報告顯示,我國較為高發的癌癥主要有肺癌、肝癌、腸胃癌等,下面就針對這三大類癌癥一起來看看,它們的科學篩查方式是什么:
1.肺癌:肺癌的病發和死亡率都排在所有癌癥的第一位,是當之無愧的“王者”。每年我國新被確診的肺癌患者,大約有近70萬人,而這些肺癌患者中又有70%以上都進入了中晚期階段。根據臨床掌握的資料來看,長期吸煙、有肺癌家族史、接觸化學物質(石油、石棉、汽油、化學試劑)、有慢性肺病的人群,就是肺癌的高危者。目前臨床上篩查肺癌的方式,主要依靠了CT、低劑量螺旋CT、穿刺活檢等;
2.腸胃癌:大腸和胃同屬于消化系統,胃的工作是負責將食物徹底消化成食糜,而腸道的工作則是負責吸收食物營養、讓殘渣變成糞便最終排出體外。無論是大腸或胃內癌變,早期都無法通過彩超、CT等方式發現,最佳篩查腸胃癌的方式就是腸鏡、胃鏡。二者檢查方式相似,都是通過帶有攝像頭的纖維軟化輸送至體內,全面、直接觀測腸胃黏膜的健康情況,并能順便取活檢進行化驗,是發現腸胃癌的最主要措施;
3.肝癌:肝癌在我國的病發率排在癌癥榜單第四位,僅次于胃癌。但是,其死亡率卻超過了胃癌,排在第三的位置。在每年新被確診的肝癌患者中,有70%都走到了晚期階段、錯失了最佳的手術機會。而從肝癌晚期到死亡,部分患者連一年的時間都無法堅持。所以,肝癌早發現早治療的意義重大。目前臨床上篩查肝癌的方式主要有彩超、CT、腫瘤標志物篩查、MRI與血管造影檢查等。
最后還要提醒大家,癌癥的病發原因相當復雜,從健康細胞轉化成癌細胞也需要漫長的時間。目前臨床掌握的資料來看,45歲以上人群、有癌癥家族史、長期存在器官慢性病、免疫受損人群,就是癌癥的高危者,應定期進行針對性防癌篩查,避免患癌而不知在。